top of page

180331 經濟未見明顯轉差,為何會有「熊市」? (the end game 66)

對專業投資者來說,從高點下跌超過20%,就會判斷是進入「熊市」了,也有不少人會用所謂50週平均線的「牛熊分界線」去判斷。如果根據這兩個指標,港美股市還未算是進入「熊市」。這是一個很重要的「概念」我不想混淆,所以我也曾在51集寫了「吻別」策略是一個「牛市中的投機性沽出」。


再聽見有人說什麼現在已經是「熊市」,或是什麼正在運行「熊1浪」等等,煩請代我問一問他們哪來的「熊市」?


昨天有版友問到,為什麼現在經濟還是很好,可以看得出我們會準備步入「熊市」呢?



這是過去20多年的標普指數,灰色部份是曾經兩段經濟衰退。從過去觀察,股市經常都走在真正經濟前面的三至六個月,就是說現在股市已經回落10%了,如果不能回升,你可以預計下半年盈利狀況」會漸漸「變壞」。股市的估值是已將來盈利的增長而計算,假設預期盈利減少;是因為利率上升;而派息減少;又甚至可能經營環境變壞令商業倒閉,這些可能的壞消息都會把股價推抵。


也可以用因為「財富效應」的消失,令消費信心下跌;企業盈利展望向下,又或是以前提過的「美國孳息曲線拉平」的影響(近年受到海量的量寛影響了曲線的形態),也會令到股市遭受「負面」影響而下跌。


巴菲特去年底曾經講過:在當時的利率環境之下,股市估值是對的。那就是說,如果利率持續上升,盈利不能保持增長,那麼估值並不再是合適了,應該會向下找尋適當的價值,看看下面「巴菲特估值圖」,你就會明白為什麼去年底他已經持有得25%的現金,是因為相信「風險在前面,保留現金等待更低價格的出現」。


寫了60多集的 the end game 有頗詳細介紹一些股市面對的風險,包括利率上升,已經發生的「債災」;高息債券的可能泡沫,為何會有「去槓桿」的趨勢等等,都可以參考一下的。

Margin Call 裏的 John Tuld (或是隠喻當時雷曼主席)在戲裏曾經說的一句話:「if you are the first one out of the door, this is not called panicking。」就是有這種思維,他們才可以賺到這麼多的錢,這些人,我曾經見過很多。


為什麼我們還是經常在財經節目聽到:「經濟面還是不錯,投資應該還是很有前景的。」是他們根本「不知道」我說的風險;「不同意」這是風險;還是他們「選擇不想說出」這個風險呢?


自己找答案吧。


註:這只是一個參考/提議,請先咨詢你的投資顧問是否合適你的風險,才作出任何買賣行動,本人恕不負責可能因為市場走勢逆轉而造成的任何損失。

我的博文,我的YouTube,以及新的FB專頁,歡迎提出意見、討論、及轉載,也歡迎在香討討論。

0 comments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