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曾經是我最愛的運動:保齡球...

周未講我的另一個興趣:「保齡球」。

我很喜歡運動?算是吧,很多運動我都知道怎樣玩,只是沒有一個很精。在男校讀書,最普遍的運動應該是「踢足球」。上體育課,一班大男孩在操場追着西瓜波到處走,出一身汗,很容易就花上一個小時。讀中學的時候,午飯後總是跑到學校附近動植物公園的球場,跟同學們切磋球技,那些年校服的長褲從來沒有一條是「完好無缺」的,這是每一次媽媽幫我「補褲子」時候的投訴。

學習保齡球,是在中三時候開始,在加路連山道的南華會保齡球塲,是我們每個星期六早上都會去的地方。那時候星期六每一局是$2.5而星期日是$3.5相差很遠,學生哥當然是星期六去打。那些年保齡球算是一個頗受歡迎的運動,每一次我們都要在保齡球場開門前30分鐘到達排隊,才可以分配到60條球道的其中2條,讓我們共6人進行相互比賽。我們通常都會打6至8局,然後大家一起午飯,跟着到同學家打麻雀,晚上回家,這就是我們高中時候慣常的星期六日程。

之後大家都打得有進步,開始投資在器材上、租用保齡球箱、買自己的保齡球、球鞋、手套以致其他裝備,跟專業保齡球手無異。一個可以打弧度的保齡球,需要在一兩年後便更換,因為在球道上吸收了很多的油漬,會影響將來在不同球道上面的表現。

喜歡打保齡球,其中一個原因是不需要和其他人有身體接觸因為我個子小,還有就是喜歡打保齡球的「禮儀」,要算是你跟不喜歡的對手對賽,當他打出「全中」的時候,你也要伸出右手向他恭賀,這是普遍保齡球比賽在打到「全中」或「補中」時正常的禮儀,有人很喜歡這種「禮儀」在見到和美女一起比賽時發生呢,因為她不能拒絕你碰到她的手。

打到一定水平之後,就想參加比賽去證實一下自己,某年參加了南華會舉行的「新手賽」,這是一個連續兩天舉行的比賽,每天打8局然後計算總分,定出全場總冠軍,再把冠軍的平均分,每遞減20分,再定出B C D組的冠軍及前五名。第一次打比賽,當然有點緊張,第一天打得非常好,平均分接近200,總排名好像在第3,當天比賽完結後,看着總計分紙,見到自己的排名很高興,記得那天晚上興奮得久久不能入睡。誰不知第二天表現很差,也可能是因為希望保持高分的壓力,犯了一些微小錯誤,未能改正,然後進入了惡性循環,越打越差,最後好像跌入B組,完全沒有名次。



還有一次,有幸和香港金牌選手胡兆康在同一條球道參加一個新年舉行的比賽。看到一個頂尖高手,如何「循環不斷地」重複着一種姿勢,「準確地」把保齡球放在球道的同一個位置,用著「均勻的」力度,每次球都走到預計的「全中」位置,然後舉起右手,在慶祝打出「全中」後的喜悅,大家鼓掌。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經驗,見證着一個高水準的球手如何「控制情緒」,把球技「穩健地」釋放出來,這就是高EQ吧!

每一次看到他代表香港在保齡球獲得獎項,都很替他高興,因為他之前克服了喪父之痛以及身患癌症的康復過程,他在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正確面對人生的態度!

從開始練球,大概過了10年之後,平均分一直徘徊在190分,不能再進,於是計劃參加一些每星期一至兩晚的聯賽,通常為期9至10個月,就是說這些晚上都要外出三至四個小時比賽,去維持穩定表現。如是者好像持續了兩年,得分還是不能提高,也因為我住在新界,開車時間加在一起好像整天晚上也沒有了,結果到後來也放棄了聯賽。

過去幾年,水準越來越差,可能因為膝蓋的磨損,出球前的最後一個滑行動作,令左膝和小腿的支持力減退,很難再打6局或以上,間接也令水準難以維持,可能這就是年紀的問題吧。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發現,根本自己就是一個「左撇子」,只是因為跟一個正常的右手人學習保齡球,之後完全沒有發揮一個左手將的潛能吧!但發現的時候已經太遲了,不能再改變了。

仍然很享受聽到全中時「pong」的清脆響聲,好像有時候在夢中也聽得到。其實有時候我也會一個人走到南華會,坐在觀眾席上欣賞別人打球,也會很滿足。很高興保齡球是我一生的一部份,很懷念!

趁着自己年輕,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吧!

9 comments
bottom of page